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2009年获批淮安市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中心,2013年获批江苏省经信委工业设计中心。中心拥有数字设计、木工匠作、模型设计、材料构造等5大设备群下10个实验分室、22个工作室、4个研究室和一个多功能展厅(包含两个展室和一个开放型展厅)。现有面积4022.67平方米,仪器设备5935台(件),仪器设备总值1300万元,具备“产学研展孵”一体化服务功能体系。
中心发展围绕以下4个研究方向:
文化传承设计:围绕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与再生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、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智慧挖掘等开展研究。
品牌系统设计:围绕区域产业与文化品牌打造及推广需求,开展文化IP挖掘与系统转化研究、数字形态与应用场景研究、区域文化与产业品牌设计研究。
康居生活产品系统设计研究:服务人民美好生活,关注日常衣食住行,围绕绿色出行与健康穿戴设计、康居生活与智慧服务设计、生态宜居设计等展开研究。
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:以赋能苏北乡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开展乡土品牌策略与设计、乡农文化传承与创新、乡村营造与乡旅规划等研究。
中心以“科研、科产、科普”三科体系为思路,优化未来3年平台建设规划。淮工·恒点校企共建数字融合与创新设计实验室2期建设项目及新建实验室项目获学校年度立项。
同时,中心以21人规模为基准,引入竞争机制,动态调整成员构成,配备实验分室、工作室。科学开展中长期研究规划、发布培育选题有组织开展科研工作。全年用于科研培育、外出交流、学术讲座、举办展览投入21.5万元。
中心坚持“崇德重能、引培并举、专兼结合”,持续完善队伍培养、培训机制,促进队伍双师化、国际化、团队化发展。建立青年教师长效培训机制,支持教师学术交流,师资队伍规模稳步扩大、结构不断优化,整体水平明显提升。获批江苏高校“青蓝工程”优秀教学团队。先后组织面试博士6人,新引进博士3人;晋升正高职称1人,在职取得博士学位1人,新增博士生导师2人、硕士生导师8人(含企业硕士生导师3人)、双师双能型教师1人,中青年教师工程(社会)实践考核通过3人,青年教师导师结对2人。获批翔宇英才1人、翔宇教学名师1人、科技副总3人、外聘兼职教师27人。
近三年来,中心承担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,发表CSSCI论文(作品)29篇(幅)。成果入选全国美展2项,获兰亭奖银奖、江苏省文华奖、江苏优秀文艺成果等奖励。完成淮安区文化植入城市景观工程、庆成门遗址数字化保护等一批社会反响好的公共服务项目。科研到账经费1392.9万元。